新闻
首页 >  我们新闻 >  中国近代扫除民族复兴障碍之路

中国近代扫除民族复兴障碍之路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7-13
  • 来源:网络
  •   
  • 打印

  丁末(1907)年,清政府决定设资政院于北京,作为中央的民意机关;设咨议局于各省◆◆◆★★,作为地方的民意机关■◆★★■◆。

  清政府打倒了以后,我华夏扫除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,但是等到我们要建设新的国家的时候。我们又与民族内在的各种障碍对面了◆★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  这时日本政府应清政府的请求,强迫孙中山先生离开日本★◆。中山先生乃领导胡汉民★★★、汪精卫等到安南,在河内成立革命中心■★★。他们在丁未年好几次在潮州◆★★◆◆、惠州、钦州、廉州及镇南关各处起事。戊申年又在河口起事,但均归失败。

  戊申年,清政府颁布宪法大纲并规定九年为预备立宪时期。如果真要立宪,九年的预备实在不够■◆◆,但是因为当时国人对清政府完全不信任,故反对九年的预备,说清政府不过借预备之名搁置立宪。

  事实上是,那时是满人居领袖地位■◆■,他们一言一动地影响最大,而他们中间守旧的成分也实在居大多数◆★◆★◆。并且他们反对维新就是借以排汉。所以庚子以后★■■◆★★,清政府虽逐渐推行新政,但汉人还是始终不信服他们,不认为他们是有诚意的。

  庚子“拳匪”之乱以后,全体人民感觉清政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,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■◆★。

  清政府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◆■◆,请袁世凯出来挽回大局。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是不会生效的。袁世凯替清室谋得的不过是退位以后的优待条件,而他自己却得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总统的地位。

  庚子年的冬天,西太后还在西安的时候◆■◆★■,她就下诏变法★★★。以后在辛丑到甲辰那四年内,她裁汰了好几个无用的衙门,比如,废科举◆★◆★■、设学校★★◆■■◆、练新兵■◆■、派学生出洋■★、许满、汉通婚等等★◆◆。

  等到戊申年的秋天,宣统继位,其父载沣做摄政王的时候■■■★★■,第一条命令就是罢免袁世凯。此时汉人之中尚忠于清廷而又有政治手腕者,袁世凯要算是第一人,载沣还要得罪他◆◆★,这不是清政府自取灭亡吗?

  辛亥武昌起义的领袖是新军的下级军官熊秉坤★◆★。他率队直入武昌★★,进攻总督衙门。总督瑞澂当即不抵抗出逃,新军统制张彪也跟他逃,于是武昌文武官吏均弃城逃走★◆■,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。革命分子临时强迫官阶较高,声望较好的黎元洪做革命的都督。

  戊申年十月◆◆◆★★★,熊成基带安徽新军一部分突破安庆。他虽也失败了◆■★■★■,但他的行动表明长江一带的新军已受革命思想的影响◆★■。

  武昌起义以后,一个月之内★■◆■◆★,湖南、陕西◆★■、江西、山西、云南,安徽、江苏◆◆★■◆、贵州、浙江、广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,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。

  六部采用委员制,每部有满★★★◆◆◆、汉尚书各一人,满汉侍郎各二人,一共六个人主政。但责任不专,遇事相互推诿,并且自道光、咸丰以后◆★★■■◆,各省督抚权力较大★★★■◆,于是六部就成了审核机关,本身几乎没什么事可干◆★◆◆★。

  同盟会的首领原来想在长江一带做几年的预备工作■★,然后再起事■◆■■。但四川、湖北■◆、湖南争路的风潮扩大以后■◆★◆★,他们就决定在辛亥年(宣统三年★◆◆◆◆,1911)秋天起事。发难的日期原定旧历八月十五日,后因预备不足,改迟十天。结果在八月十八日,革命党的机关被巡捕破获,党人名册也被搜去◆■。于是仓促之间定八月十九即阳历十月十日起事■■。

  正在这个时候,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计划◆★◆★◆,给了革命党人一个很好的宣传的机会。那时待修的铁路,以粤汉、川汉两路最为急迫,困难在资本的缺乏。四川、湖北、湖南诸省的人民乃组织民营铁路公司,想集民股筑路。民间的资本不够★◆,公司的领袖人物也有借公济私的,所以成绩不好,进展很慢■★★◆★。

  次年辛亥宣统三年■◆■■,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就是他们的计划的实现★◆。军事上虽失败了,心理上则大获成功,因为革命精神从此深入国民的脑际◆★◆■★。

  清政府在这几年之内,不但借改革以收汉人的政权,并且铁良和良弼想尽了法子把袁世凯的北洋兵权也夺了。

  丁未■◆★◆■◆、戊申两年遭受了许多挫折,同盟会的多数领袖主张革命策略应该变更。胡汉民当时说过:■★■■“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,即零星散碎不足制彼虏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★★■★。”汪精卫反对此说,他相信革命志土固应有恒德,“担负重任,积劳怨于一躬★■,百折不挠,以行其志”,但是有些应该有烈德■■,■★“猛向前进◆■■◆■◆,一往不返,流血以溉同种■★■★◆”。他和黄复生秘密地进北京,谋刺摄政王载沣◆■。后事不成被捕下狱。这是庚戌宣统二年(1910)的事情。

  日本胜了俄国以后■◆★,当时的人都觉得君主立宪战胜了君主专制。于是在乙已年(1905)的夏天,西太后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法◆■,表示要预备立宪。

  借外债来建设本来是一种开明的政策■★◆■◆,铁路国有也是不可非议的。不过盛宣怀的官声不好,清政府也已丧失人心,所以即使是好政策,人民都不信任了,何况民营公司的股东又要损失大利源呢■★★◆★★?以上各种缘故,铁路国有的问题就引起多数人的反对★◆■■◆,革命党又从中煽动◆■■◆◆,就成了大革命的导火线◆◆◆◆。

  同时江、浙人所组织的光复会也积极活动。丁末年五月■◆◆★★,光复会首领徐锡麟杀安徽巡抚思铭,此事牵连了他的秋瑾,两人终皆遇害◆◆★★。

  各独立省选派代表,制定临时约法,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★◆■。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,忽然变为民国了。

  戊戌年康有为要辅助光绪皇帝行的新政,西太后当时也都同意了,而且还超过了光绪皇帝要实行的新政条框。

  丙午年■★◆,同盟会的会员蔡绍南★■★★◆、刘道一联合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秘密会党在浏阳和萍乡起事■★★◆■■。他们的宣言明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清政府,建立民国,平均地权。这是同盟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革命◆◆◆★★◆,也是初次充当革命的目标◆★★◆。不幸的是失败了。另外,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革命党员秘密地在武昌及南京的新军中运动革命,清廷简直是防不胜防。

  我们不能说满人就一定都是守旧的◆■■◆■,汉人就都是维新的★◆★■★。汉人之中◆★★★◆★,思想腐旧的其实也大有人在。

  汪精卫独行其烈的的时候◆◆■★★■,中山先生和胡汉民、黄兴、赵声正在南洋向华侨募捐★★◆,想大规模地有计划地向清政府进攻。他们于庚戌年十一月在槟榔屿订计划,先占广州,然后北伐,“以黄兴统一军出湖南趋湖北、赵声统一军出江西趋南京”。订了计划以后,他们分途归国。

  同盟会的革命策略本注重广东,但自黄花岗失败以后■■★◆★■,陈其美★★■、宋教仁■◆、谭人凤等就想利用长江流域为革命策源地★■★★■■。他们在上海设立同盟会中部总会。谭人凤特别注重长江中游之两湖,那时湖北新军中的蒋翊武组织文学社于武昌,借以推动革命。在湖南活动的焦达峰及在湖北活动的孙武和居正另外组织共进会。这两个团体虽有同盟会的会员参加,并不是同盟会的支部,而且最初彼此颇有摩擦★◆■★。经谭人凤调和以后,共进会和文学社开始合作。

  丙午(1906)九月,厘定中央官制:前清中央主要的机关有内阁、军机处、六部、九卿★★■。

  丙午年的改革■◆★,保存了军机处★◆★★★■,此外又设立十一部■■,每部以一个尚书为最高长官。这种改革虽不圆满,但比旧制实在是好太多了。但十一名尚书公布以后,汉人只占了五人,比以前六部满、汉各一的比例还少了,所以这种改革◆■■◆◆■,不但未缓和汉人的不平,反而增加了革命运动的力量◆★★■■。

  甲午以后★★◆★◆,一则因为西太后与光绪争权,二则因为清政府的亲贵以为维新就是汉人得势、满人失权,所以西太后和亲贵就煽动全国一切反动势力来打倒新政■◆◆■■★。

  军机处是前清中央政府最得力的机关,原本是内阁分出来的一个委员会,是辅佐皇帝处理大政的。自军机处在雍正年间成立以后★◆,内阁变成了一种装饰品。

联系我们